Plaud正式进入中国大陆: 竞争是常态, 更专注产品本身

  • 2025-09-26 21:21:32
  • 118

2025年9月22日,全球AI纪要产品开创者Plaud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带来了此前在海外发布的新一代产品PlaudNotePro。这场以“对话即智能”为核心的发布会,标志着其全线产品——PlaudNotePro、国内首发的PlaudNotePinS以及经典的PlaudNote全面在中国上市。在随后的媒体群访中,Plaud中国区CEOPeter和全球销售负责人Raymond就产品设计、市场策略与行业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全球新品,PlaudNotePro被定义为全球首款实现人与AI实时协同的AI纪要产品。其设计延续了对轻薄便携的极致追求,但这一选择也带来了实际挑战。

当被问及为何仍采用专用充电线而非更通用的Type-C接口时,Raymond坦诚回应,产品厚度的限制是目前难以集成Type-C接口的主要原因,团队已通过提供配件销售等方案缓解用户不便。关于无线充电的可能性,Peter补充道,这需要在设计美学、耐用性与功能之间取得平衡,团队仍在谨慎研究。

功能上,PlaudNotePro的核心升级在于“智能双录音模式”,通过多麦克风阵列与AI算法自动优化录音效果,在会议、访谈等多场景下的适应性显著提升。它深度融合AI能力,提供实时转录、内容摘要及重点标记,并针对中国市场采用了在中文处理上表现更优的国内大模型。Peter指出,在基础转写任务上,国内模型具备优势,但在复杂逻辑推理层面,海外先进模型仍保持一定领先。

对于选择此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Raymond表示这并非特殊安排,而是品牌全球化路径的自然一步。“我们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全球化企业,进入中国是必然的。关键前提是我们是否已准备好提供本地化服务。”

目前,Plaud已完成中文模型适配与国内基础设施部署。面对国内硬件市场常见的价格竞争,Plaud展现出不同的思考维度。Raymond强调,产品定价首先基于其为目标用户创造的价值,而非竞争对手的策略。他提出品牌聚焦于服务“三高”人群——即高对话依赖、高知识密度、高决策杠杆的用户,如企业管理者、专业人士等,这部分群体更看重产品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单纯的价格。Peter的态度更为直接:“竞争是常态,但我们更倾向于专注产品本身。”

这种专注体现在对产品可靠性的极致追求上。当被问及如何应对市场上一些AI硬件“昙花一现”的现象时,Peter指出,缺乏真正智能体(Agent)能力、无法理解用户意图的硬件难以持续迭代。他认为Plaud的护城河在于软硬结合的深度体验,例如蓝牙连接时的极速丝滑、经过严格评测的大模型输出稳定性等细节,这些背后是团队在硬件工程与AI技术上的深厚积累。

关于未来,Plaud明确表示不会自研大模型或提供纯软件服务,而是坚定地扮演“整合者”角色,为用户筛选并集成最优秀的AI能力。

对于国内市场,Plaud并未设定具体的市场份额目标,而是更看重用户口碑与市场教育。Raymond认为,当前中国的AI纪要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厂商共同将品类价值传递给用户,而非陷入内卷。他分享了海外市场的一个常见现象:许多用户从个体购买开始,因体验良好而推动企业批量采购。在营销层面,Plaud计划通过真实用户案例和与行业专家的深度内容来触达目标群体,而非单纯依赖流量投放。例如,其在日本与职业篮球队的合作,正是源于教练团队作为真实用户感受到产品价值后主动提出的推广建议。

Plaud的入华,更像是一次对AI原生科技本质的回归。在喧嚣的市场中,它坚持通过产品细节与真实场景的深度融合,来诠释其对“智能边界”的理解。其能否成功,最终将取决于能否让中国用户真切感受到,在看似简单的AI纪要产品背后,所蕴含的对知识管理和高效思考、高效决策的深层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