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猎科技创始人彭讲建:AI Agent时代需要全新的招聘求职平台

  • 2025-07-05 04:10:08
  • 828

中经记者李正豪北京报道

ChatGPT爆火以来,“人工智能+”开始在千行百业生根发芽。不过,在自猎科技创始人彭讲建看来,传统招聘求职平台目前在做的都是“+人工智能”,因为其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并未改变;进入AI时代,招聘平台需要基于人工智能进行重构,形成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因为招聘求职平台自有(Internet)以来就没有进行产品迭代了。

彭讲建自2008年开始接触猎头行业,在宁波拥有一家猎头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对招聘行业的积弊和改革方向有了深刻认知。自2022年开始,彭讲建利用自有资金探索招聘行业AI转型,其团队像开发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平台一样开发AI招聘平台,目前已开发从L2到L4级别的产品,L5级别方面因特网向B端和C端全自动的AI招聘平台即将于2025年年底推出。目前,在其打造的企业办公与职场服务的AGI生态平台的研发矩阵中,已有超过30个AIAgent工具,将传统企业办公和职场人士日常使用的各类软件和SAAS产品AI化,形成覆盖垂直领域的完整生态链条。目前生态平台首个智能体“自猎网”招聘求职Agent已经上线,已吸引了超1000万名C端求职者用户和超过1000家B端企业招聘用户入驻并活跃,产品还在高效地迭代中。自猎网的目标是打造全新的AIAgent招聘求职平台,与传统招聘平台在产品上实现代差效应,试图长期保持技术上的领跑优势。自猎网做的不仅仅是帮助用户做基础人才筛选的工作,也不是替代HR,而是为企业节省在招聘场景中花费的大量时间及沟通成本,从而让HR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人事战略决策中去,招聘的工作可以由自猎网AIAgent全流程自动化完成。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创业经历、研发逻辑、商业化探索等问题对彭讲建进行了专访,期待他的故事和思考能对AI创业大潮中的更多人带来启发。

两次创业经历,自研招聘求职AIAgent

《中国经营报》:我了解到你大学毕业后有过当兵的经历,从2008年开始在招聘行业已经有两段创业经历,其间的故事是怎样的?

彭讲建:我2000年参军,正好遇到(1999年)兵役改革,裁军30万人,三年义务兵改成两年义务兵,2002年退伍回到社会。

2002年到2007年从事企业咨询管理服务的工作,2008年年初,一个偶然机会,我参加一个圆桌会,有一位朋友提到猎头这个概念。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特别好奇,不明觉厉,就问猎头是干什么的,这个朋友就把猎头的起源和发展给我讲了一遍。我觉得猎头能够帮助人才找到更好的机会,也能为企业匹配更加合适的人选,这个职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很大的价值。于是我就问这个朋友,我很想从事这个行业,有没有机会?朋友说他们公司是做人力资源的,可以引荐我认识公司的老板。第二天,朋友带我去见他的老板。老板见面就问,你做过猎头吗?我说没有,但我可以自己学。他问我要多少工资,我说工资可以等我做完一两个月,看看我的价值再开工资。老板比较诧异,笑了笑说可以。第二天我就去上班了,从我入职到完成第一个case(实例),只用了15天时间,就完成了15万元的case。老板找到我激动地说:“没想到你用15天就完成这么多营收!”那个时候传统人才中介一个订单的收入只有100元、200元。老板还追问我,到底做没做过猎头?我说没有。他说你有没有创业的想法?这个公司转让给你行不行?这时候我真的没有创业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于是我打电话给上海交大的老师征求意见。老师问我,你想不想创业?我说我最终是要创业的,但现在我感觉没准备好。老师说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真正万事俱备的时候,可能就不是最佳时机了。所以我毅然决然去注册了一家公司,经历过三次品牌升级后,成为后来的浙江奥菲斯,截至目前已经服务全国超过200家中大型企业。

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为什么会选择猎头行业?因为我觉得这份职业并不是“挖人”那么简单,我可以帮助人才看见他更大的可能,有的候选人因为我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有的候选人因为我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开启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本来看不到的价值。我让他们看见了更好的自己,看见更大的可能。在一次次的正向反馈中,我获得了极大的鼓舞,这让我坚定了要把这份事业做下去的信心。

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后,也就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我们服务的企业已经有几百家,基本上都是百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每天的面试量差不多在1000人左右,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年薪百万元以上的高管。加上这时候大模型开始爆发,我就想应该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打造一个平台,同时把这些资源快速凝聚起来。实际上,从2019年到2021年,正是大模型技术快速崛起并且逐渐成熟的时期。于是,我在2022年下定决心要做这个事情,我们花了大概小半年的时间做了从商业模式到技术实现的各种论证,并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了产品自主研发工作。

为什么要做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招聘平台?因为经过十多年在这个行业的沉淀,我们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痛点:一是人才直聘这个领域从因特网发展到现在四十多年了,可以说是为数不多没有被迭代的领域之一,招聘形式没有改变,商业模式也没有改变,无论是线上招聘还是线下招聘,平台都是对结果不负责的;二是最近几年大部分企业都在搞降本增效,很多人被优化,找工作的需求增加了,得利的反而是传统招聘平台;三是传统招聘平台都是靠内部竞价排名赚钱,C端用户要想自己的简历被企业看到,就得花钱买流量,B端用户要想自己的招聘信息被求职者看到,也得花钱买流量,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就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难道因为求职者没找到工作,愿意为找工作付费,我们就要向他们收费吗?我们的结论是不应该这样。这事关用户体验,事关企业价值观。所以我们面向C端用户是不收费的。如果有一天我们面向C端收费,那也应该是因为我们为C端用户研发出了提高求职效率的AI工具,那样才具备向C端收费的资格。

《中国经营报》:我总结一下,你是从2008年在一个招聘公司干了大概15天,然后自己成立了一个猎头公司,干到2022年就想升级迭代自己的公司,成立了现在的自猎科技对吗?原来的猎头公司还在吗?

彭讲建:是的。原来的公司还在做,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都还在服务。这个猎头公司实际上也在为现在的新项目引流。

现在自猎科技的新项目,在C端是免费的,我们在B端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的产品核心是颠覆传统的人才招聘,要做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在B端我们向开发自动驾驶产品一样研发我们的产品,目前我们在研发的是L4级别的招聘平台,目标是在B端打造一个全链路、全自动的招聘平台。B端用户在需要招聘的时候,只需在平台完成注册、发布岗位之后,平台就会像自动驾驶一样,实现招聘计划。我们的自研大模型叫作ConmetGPT,也叫自猎彗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智能化的岗位匹配。完成匹配以后,我们平台会自动发起面试,第一轮是人才素质评测,共有38项测试内容,第二轮是AI数字人面试,我们的AIAgent会对齐B端企业用户的岗位需求,代替HR去思考、评判求职者的匹配程度,并进行打分。后续我们的AI智能体还会帮B端用户进行入职资料收集,比如离职证明、工资流水、证件和体检报告等。最终我们会自动生成Offer(录取通知),这时候我们会把权限交给B端用户,B端用户可以对整个测评和面试的流程进行溯源,因为整个过程都有录音和视频。另外,在测评和面试的过程中,实际上B端企业用户的HR也是可以随时人工介入的。这就是我们平台的工作流程,最终直接向B端企业用户交付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是可以溯源和可印证的。到今年年底,我们会有L5级别的产品平台的发布,到8月份我们会对自己的平台进行迭代,目的是保持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到L5级别,我们的定位是在C端也要实现自动化。

当然,我们也会保留L2和L4级别的产品平台,B端企业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全自动或者半自动。就像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一样,仍然有方向盘,方向盘是要交给实际用户的。

打造AGI生态,期待与行业共生共创

《中国经营报》:我理解自猎科技的AI招聘平台和产品,是从2022年开始开发和运作,到现在也有三年时间了,你们在B端付费用户和C端用户的情况如何?

彭讲建:自猎网的L4级别招聘求职AIAgent产品我们已经全面开放了,邀请您可以注册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我们从2022年3月份开始到现在也有三年多了,这三年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企业服务和职场效率的AGI生态平台。这是一个长久的规划,这是一个完整的AIAgent研发矩阵,目前已有差不多三四十款智能体产品,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智能化水平的、多智能体架构的AGI生态平台。当然,我们只做垂类的智能体,只聚焦于企业服务、办公和职场效率,最新的智能体将于7月下旬推出,目前正在进行内测和外测。我们期待与开发者、行业及学术机构协同共创,共同构建AGI时代的创新基础设施。

《中国经营报》:公司总部在宁波,经营重心是在长三角吗?

彭讲建:我们研发中心是在宁波,研发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我们在北京设有运营中心,我们希望在新产品推出后,北京的运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最终,我们的研发中心会放到北京,但我们的业务本身定位是面向全国的。

《中国经营报》:招聘市场是一个相当大但也相当分散的市场,到AI时代,你觉得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是怎样的?

彭讲建:我们产品本身和商业化路径跟传统招聘平台不是同质化的,应该说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们与传统招聘平台其实是代差的关系。就像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BBA一样,虽然都是造车,但不是竞争关系,是代差关系。

《中国经营报》:目前公司进行融资了吗?有没有融资的打算?

彭讲建:在三年多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用的全是自有资金。因为我看好这个赛道,然后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验证,认为最终可以实现商业化的增长,所以我allin了这个项目。当然,后续也会考虑融资,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机构,我们也欢迎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