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家仅存15? 电车分化丨油车回暖, 新势力淘汰赛开启!

  • 2025-07-17 00:47:15
  • 305

一边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3%的高歌猛进,一边是燃油车6月销量环比猛增14.7%的绝地反击。中国4.6亿保有量的汽车战场上,油与电的界限正被重新划定。

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的最新报告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当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129家品牌中,到2030年仅15家能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这份残酷的预测揭开了中国汽车行业洗牌的序幕。

分化已在真实上演。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榜单上,超过30款燃油车累计销量突破5万辆,吉利星越L以14万辆的亮眼成绩夺冠,大众朗逸、日产轩逸等经典燃油车型重新杀回销量前列。而另一边,某南方新能源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3.97%,另一新锐品牌销量下跌14.67%,月均仅售3000余辆。

01 电车盛世下的生死裂痕

新能源车市场已进入剧烈分化期。一边是高歌猛进,一边是折戟沉沙。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3.3%,新势力阵营中,零跑汽车上半年以22.2万辆的累计销量、155.8%的同比增幅,首次登上新势力半年销冠宝座。小鹏累计销量19.7万辆,同比大增279%,已超去年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高达51.84%。

小米SU7更是上演"现象级"表现,仅凭一款车型上半年交付超15.74万辆,完成年销目标的44.97%。

市场狂欢背后,危机悄然而至‌。同样定下四季度盈利目标的蔚来,上半年三大品牌合计交付仅11.42万辆,目标完成率仅25.72%。理想汽车上半年累计销售20.38万辆,目标完成率不足三分之一,下半年需月均销售7.27万辆才能达标。

鸿蒙智行冲击百万年销目标的征程同样艰难,上半年仅完成20.47%。分化正在加剧,‌新势力淘汰赛的枪声已经鸣响‌。

02 油车的绝地反击

当业界几乎要为燃油车敲响丧钟时,市场却上演了戏剧性反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达98万辆,‌同比增长9.7%,环比大增14.7%‌,终结了过去几个月的下滑趋势。

这一现象背后是消费理性的回归。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均价同比下降0.7万元,‌中低端市场增长明显‌。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高端或纯电动车型,而是更看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燃油车正在用实际表现证明其存在价值。在三四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仍存有较深成见:担心电池寿命短、冬季续航差、更换成本高等问题。这些观念差异,为燃油车提供了坚守市场的空间。

一位西北农村的消费者坦言:"电池一两年后需要更换,且在农村的陡坡上行驶困难"。这些观点源于他们对使用铅酸电池的低速电动车的了解,因此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合资品牌燃油车或国产皮卡。

燃油车并未如预期般快速退场,反而在价格亲民、技术成熟的优势下,‌守住了近半壁江山‌。

03 合资车企的双线突围

面对油电交替的复杂局面,传统车企正展开一场自我革命。东风汽车率先打响了整合之战,将风神、奕派、东风纳米三大品牌整合为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整合后优化为两大序列:聚焦节能燃油车市场的东风风神品牌与专注新能源的新序列。

长安汽车依托"香格里拉"计划加速电动化转型,上半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48.8%,占总销量的33.1%。‌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占据先机‌,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达68.5%,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

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品牌的重要突破口‌。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达47.2万辆,同比增长132%,海外市场目标完成率高达58.76%。奇瑞出口54.8万辆,继续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

上汽MG在欧洲市场取得终端交付超15万辆的成绩,成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吉利汽车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达72.52万辆,同比大增126%,成为其核心增长引擎。

合资车企的"油电并进"战略初见成效。‌传统汽车品牌正通过燃油车保基本盘,以新能源车开拓增量市场‌,同时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突破,构建起立体化竞争格局。

04 淘汰赛下的生存法则

艾睿铂预测的不足12%品牌存活率,为全行业敲响了警钟。新势力车企集体喊出"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凸显了从销量竞赛到生存竞赛的战略转向。

降本增效成为新势力的当务之急‌。小鹏在产品焕新和压缩成本上的进步,被业内专家认为"四季度盈利很有希望";蔚来则通过组织调整压缩成本,但目标完成率仅25.72%的现实,让盈利前景蒙上阴影。

价格战这把双刃剑正被重新审视。仅仅2024年1-8月国内市场共有173个品牌车型降价,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但今年下半年,多家车企开始反对"内卷式"价格竞争,强调盈利对企业的重要性。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指出:"简单的价格战不会带来汽车行业的长足发展。"桂生悦更直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聚焦于车企的盈利能力‌。难以想象一家车企多年不赚钱,甚至在未来也看不到赚钱的希望。"

市场选择的天平正倾向"高价值、低焦虑"的产品。混动技术成为理性之选,丰田最新混动系统热效率达43%,一箱油续航突破1200公里。增程技术则另辟蹊径,奇瑞与华为合作的Luxeed R7纯电续航360公里,启动增程器后续航突破1600公里。

淘汰赛的枪声已经打响。新势力阵营中谁能笑到最后?是目标完成率超50%的小鹏,还是首次登顶半年销冠的零跑?亦或是凭借一款SU7创造奇迹的小米?

写在最后,淘汰赛的终点线后,只容得下15个幸存者席位。当充电焦虑逐步化解、电池寿命突破百万公里、回收体系完全闭环、电池安全完全可控,‌燃油车的真正谢幕时刻才可能会到来‌。在此之前,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进步的重要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