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钻小折叠, 让我们想起了国产手机的“至暗时刻”
- 2025-08-01 22:31:57
- 421
【【【前言:折叠屏的体验短板,可说是“原罪”】】】
有长期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们或许是最早对折叠屏设备“实用价值”发出消费警示的科技媒体之一。早在2018年年底,也就是初代折叠屏手机量产发布之前,我们就曾在相关内容中指出了彼时曝光的折叠屏相关技术,在耐用性、显示效果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实用价值或许不符合其高昂的售价。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当时还曾引来国内某柔性显示企业的“抗议”,当时我们提出如果对于这一说法不认可,可提供样机在公开直播的情况下,基于相关文章里的观点对其耐用性和显示效果(与直板旗舰手机)进行对比测试。但意外地是,对方此后便再无回应。
在这一意外事件发生了差不多6年后,我们更是遗憾地得知,相关企业已经破产,期待中的对比实测终究是再无机会进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三易生活其实并不“反对”折叠屏技术,而是反对相关机型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身披不切实际的技术“光环”,以及彼时过高的溢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每一次测试折叠屏机型时,都会对其在测试标准上与其他(直板)手机“一视同仁”的原因。
尽管从原理上来说,折叠屏设备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天生”就会在散热效果、电池容量、影像模组的尺寸等方面存在短板,但站在用户利益的角度来说,这些短板并不应该因为“它是折叠屏”而被刻意忽视。
【【【大折叠有显著进步,但小折叠的局限性暂时还无法逾越】】】
不过硬要说起来的话,如今折叠屏手机之间亦有区别。那些“大折叠”因为尺寸更大、价格(成本空间)更高,再加上往往又代表了相关品牌最高的产品形象,所以这些年来客观上也取得了相对更明显的技术和体验进步。比如在一些大折叠机型上,就已经能够看到不输直板旗舰的性能释放、业界最先进的超薄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相关厂商不惜用一个巨大后摄凸起来实现的“多主摄”级影像设计。
相比之下,“小折叠”的情况就要无奈很多了。毕竟从结构上来看,它的机身往往被分为上下两半部分,这就意味着内部的VC均热板面积最多也只有机身的一半尺寸。再加上“小折叠”往往主打女性市场,就使得其对于厚度和重量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由此又进一步限制了散热规模、制约了性能释放水平。
从结果来说,如今市面上的“小折叠”机型,许多要么采用了本就规格更低的SoC,要么就是对发热做了更严格的限制,使得其在日常使用中,实际性能远远达不到“名义上”平台该有的水准。
当然,“小折叠”的目标用户可能本就不在乎性能,也不会用这类手机来玩什么高画质游戏。可问题在于,哪怕在她们可能更“在乎”的影像能力上,“小折叠”为了控制厚度与颜值,往往也只能用更小、更薄的影像硬件。在如今这个“中大底”已经普遍、潜望式长焦都开始在中端直板机型中出现的背景下,四五千元的小折叠真要论起拍照画质和变焦效果,真有可能还打不过两三千元的直板手机。
【【【颜值可能是小折叠的唯一价值,但“镶钻”另当别论】】】
从结果来说,如今行业里的“小折叠”,它们的价值似乎已经越来越集中到了单纯的“颜值”上。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需求决定供给”,“小折叠”发展到今天固然有技术上的制约因素,但也确实反映了用户需求对于产品的“反向筛选”。
说得更直白点,也就是它表明市场上确实就有那么一批消费者,她们不打游戏、也不拍照(或者至少是不太在乎拍照的画质),而只是希望有小巧、好看,而且还足够贵的产品来提供“情绪价值”。而且这类消费者的数量必然还不可能太少,以至于她们的选择甚至足够影响到多个品牌,让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将“小折叠”转向了相似的产品方向。
但即便如此,当我们最近发现联想即将发布的“全球首款珠宝小折叠”时,还是不禁令我们瞬间产生了一些PTSD(精神创伤)。因为当折叠屏手机+“珠宝设计”这两个关键词遇到一起后,它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曾经那个国内手机行业最疯狂、同时也是最糟糕的年代。
【【【“镶钻翻盖机”,曾经是中国手机史上最难看的狂欢】】】
早在2001年1月,彼时还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的TCL,突然公布了他们的“钻石计划”。其中包括一款名为“TCL 999D”、售价万元左右的“镶钻手机”,以及与之配套的“会员沙龙”、“金钻俱乐部”等增值服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时任TCL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的万明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以后拿钻石手机的人不用问就是地位和财富的拥有者,用钻石手机如递钻石名片,身份的珍贵和地位的尊崇不言而喻”。要知道,那个时候手机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而TCL这样将“钻石手机”与社会阶级、个人财富地位强关联的策略,瞬间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
从后续的相关报道来看,“钻石手机”确实给当时的TCL带来了一炮而红的效果。到了2002年,TCL手机的利润高达12亿元,而当时整个TCL集团的利润才15亿元。从这一数据就不难从中窥见,以“钻石手机”领衔的TCL手机,当时的利润率到底有多么“吓人”。
直到几年后大家发现,所谓的“钻石手机”,其实只不过是有钻石的造型而已。不仅如此,当时甚至有媒体报道称,TCL手机那几年的故障率甚至可能高达45%,以至于到了经销商都不敢再进货的程度。
更糟糕的是,由于有TCL带的这个“好头”,彼时波导、迪比特等国内品牌也争相效仿,纷纷搞出了这种外表镶金带钻,打着“高端”、“女性化”的名头营销,但内里其实就是低成本功能机的玩意。
既然如此,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相信大家就都能想象到了。从相关报道来看,仅仅只过了三年多时间,TCL手机就从“一机难求”变成了面临大量积压、退货的状态。更糟糕的是,这种比拼无意义外观设计和疯狂营销的手段,甚至消磨了消费者对于彼时整个中国第二代手机品牌的信任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国产手机行业在那几年的集体“塌房”。其影响之恶劣,甚至可以说对当时刚有起色的国产智能手机、自研操作系统等项目,都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结语:审美可能有轮回,但创新不应被放弃】】】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我们会对如今的联想“镶钻小折叠”反应如此剧烈呢?
一方面,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其实我们对于联想手机早年间的一些技术成果、自研技术方面的努力多有赞誉。事实上,我们本就收藏了联想许多早期的国产系统、自研方案手机,并且对其中的大量产品都做过“历史考据”。
正因如此,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比起其他一些“近年来”才声名鹊起的友商,联想在国内手机市场摸爬滚打的历史要悠久得多,所以他们没道理不知道当年那些“钻石手机”所引发的种种动荡。因此当我们发现不是别的品牌,而偏偏是联想要推出镶钻的“小折叠”时,确实就让我们有种格外惊讶、甚至是讽刺的感觉。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当初那几家国内手机品牌在经历了“镶钻手机”的短暂狂欢之后,最终面临了怎样的惨剧。这才格外令我们担心,类似只重外观、而轻技术与品质的产品方向,是不是已经在如今的“小折叠”上有了“复辟”的危险。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国足比巴林
-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展示自己没收的学生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