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标准化启航, 智能超表面技术需产业协同破局

  • 2025-07-01 16:04:35
  • 365

2025年6月9日至13日,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焦点会议——3gppran全会第108次会议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作为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的核心平台,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专家参与。随着6gsid定稿,6g标准化研究范畴确定,6g标准化研究工作正式开启。6g潜在关键技术之一——智能超表面迎接大考,机遇与挑战并存。

3gppran第108次会议定稿6gsid,各方积极推动ris融入6g标准化研究

2025年6月9日至13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接入网(ran)全会第108次会议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经过前期漫长的筹备,以及贯穿整个第108次会议的激烈讨论,6g研究项目描述(6gsid,rp-251881)终于定稿,6g标准化研究内容也得以最终确定,这标志着6g标准化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最终定稿的6gsid既充分吸纳了各方意见,又为未来6g标准化研究(6gsi)阶段预留了足够的灵活性。

为推动6g潜在关键技术之一——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intelligentsurface,ris)更好地融入6g标准化研究范畴,来自全球超过30家3gpp成员单位牵头或联合签署,共提交了15篇与ris相关的会议提案。此外,还有1家外部组织提交了涉及ris的6g观点的联络函(ls)。各方携手积极推动ris技术进入6g标准化研究范畴。超过30家3gpp成员单位(涵盖国内外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其中大部分为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成员单位)以及外部组织均积极参与其中。

智能超表面(ris):6g泛在连接与可持续性目标的关键使能技术

智能超表面(ris)在实现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所设定的场景及设计原则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2023年,itu-rwp5d发布的《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提出了6g的六大应用场景相关设计原则和能力指标。智能超表面能够很好地支持其中泛在连接(覆盖性能指标)以及可持续性(绿色能效)的目标需求。

3gpp6g-sid(rp-251809)指出,6g标准化研究涉及的频段最高达52.6ghz,涵盖fr1(最高至7.125ghz)、fr1-fr2-1过渡频段(7.125ghz–24.25ghz)以及fr2-1(24.25ghz–52.6ghz)。其中,包括u6g(6.425-7.125ghz)在内的中高频段是未来6g的核心频段。针对这些目标频段,该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目标,既充分吸纳了各方意见,又为未来6g标准化研究(6gsi)阶段预留了足够的灵活性。在这些目标中,智能超表面在实现6g-sid(rp-251809)中的以下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b)能效与节能:同时针对网络和设备。

d)提升整体覆盖范围,尤其关注小区边缘性能及上行链路(ul)覆盖。

f)在中高频段进行6g部署时,复用现有的5g中频段(约3.5ghz)站址网格,力求达到与5g中频段相当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为实现6g提出的泛在连接及可持续性(低能耗)目标,传统有源基站及中继的有源相控阵天线面临巨大挑战。3gpp6gsid进一步要求“f)在中高频段进行6g部署时,复用现有的5g中频段(约3.5ghz)站址网格,力求达到与5g中频段相当的覆盖范围”。为此,不得不采用更大尺寸的天线阵列以及必要密度的中继网元(包括ris)来提供支持。智能超表面凭借其低成本、低功耗和易于部署的特性,在支持上述要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体而言,ris的独特优势能够很好地支撑以下几种典型应用场景:

(1)以低成本实现中高频连续覆盖(泛在连接、通感一体化业务连续覆盖),包括地面网络及无人机(uav)低空覆盖网络;

(2)利用低功耗特性提升未来6g网络能效,实现绿色通信愿景;

(3)能够使能分布式多天线特性,构建泛在的近场传播环境。

智能超表面(ris):产业持续推进,技术就绪赋能6g发展

智能超表面(ris)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动态调控电磁波传播特性,显著提升信号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进而构建智能无线电环境。相较于传统有源阵列天线与中继设备,ris凭借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的独特优势,展现出成为第六代移动通信(6g)及未来网络颠覆性技术的潜力。

作为无线通信领域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智能超表面是近年来学术界及产业界备受关注的6g潜在关键技术。自2014年以来,学术界已围绕ris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并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技术体系。以2020年6月智能超表面(ris)任务组在imt-2030(6g)推进组无线技术组成立为标志,ris真正从学术界迈向产业界。来自全球的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及高校企业,如itu-r、3gpp、imt-2030(6g)推进组、ccsa、etsi、rista联盟和future论坛等(见图1),携手从不同角度共同推进ris的工程化研发与标准化研究进程。

图1.智能超表面工程化、标准化与产业化推进

·工程化试验与验证

imt-2030(6g)推进组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对ris开展测试,并发布了相关测试结果。2023年2月12日,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发布了《ris技术白皮书》;2025年4月11日,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了由中国三大运营商携手业界众多专家联合编制的智能超表面(ris)系列白皮书包括《ris信道建模白皮书》、《ris潜在标准化工作白皮书》和《智能超表面技术原型验证白皮书》等;此外,欧洲标准化组织etsi及中国标准化组织ccsa也发布了ris系列研究报告等。上述一系列测试及研究报告,充分展示了ris工程化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其在相关场景下的性能增益和独特技术优势。

·标准化研究基础

3gpp5grel-18和rel-19中关于网络控制中继器(ncr)以及信道模型的标准化工作,可为6g中智能超表面(ris)的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其中,智能超表面(ris)信道建模工作以3gpptr38.901信道模型为基础,并基于通感一体化(isac)以及7~24ghz信道建模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另外,3gpp针对ncr所做的相关标准化协议设计工作也是智能超表面(ris)在6g标准化研究及标准方案设计方面的重要参考。

当前,6g标准化研究已开启,从技术层面来看,ris技术已趋于成熟,完全具备开展标准化研究的条件。

智能超表面(ris)标准化:挑战犹存,协同破局

随着6月份3gppran第108次全会结束,6g标准化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未来两年将是6g标准化研究的关键窗口期。智能超表面(ris)在满足6g主要需求方面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从技术发展成熟度来看,也完全具备在6g中实现标准化落地的条件。

然而,作为一项全新的通信技术,对ris标准化推进和应用的认可方面仍需持续努力。同时,其发展还受到相关方对引入新技术顾虑的影响。这需要国内外产学研用的企业、高校及研究院所携手合作,共同推进ris在6g的标准化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助力未来6g愿景真正成为现实。

智能超表面(ris)凭借低成本、低功耗、低复杂度的技术特性,展现出重塑未来无线通信范式的革命性潜力,成为支撑6g典型应用场景的核心赋能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ris已具备进入标准化阶段的技术成熟度。建议将ris作为关键技术组件纳入6grel-20无线接入网(ran)标准化研究议题,充分利用5g-advancedrel-18/rel-19阶段在网络控制中继(ncr)及信道模型标准化方面积累的技术成果,以此作为6gris标准化研究的基础,构建标准化技术体系,加速推动ris从技术原理验证迈向产业应用落地。

参考文献:

itu,“frameworkandoverallobjectivesofthefuturedevelopmentofimtfor2030andbeyond,”step.2023.

3gpp,rp-251809newsid:studyon6gradio.3gpptsgranmeeting#108,prague,czechrepublic,june9-1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