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港元定增到手! 机器人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越疆努力抢先卡位
- 2025-07-24 12:41:57
- 208
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科技宣布重磅融资计划,拟折价配售新股募资超10亿港元,以加速技术研发深化与全球市场扩张步伐。
7月15日,越疆(02432.HK)发布公告,计划通过一般授权配售1910万股新H股,配售价定为每股54.3港元。此价格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60港元折让约9.5%,较近五个交易日平均价折让6.2%。
日前,越疆已完成此次定增,总募资10.37亿港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为10.22亿港元。
本次配售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约4.73%,完成后总股本将小幅稀释至4.51%。
要知道此时距离越疆港股上市仅过去7个月。2024年12月23日,越疆成为根据香港上市规则第18C章成功上市的第三家专业科技公司,彼时,共募资约7.52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6.81亿港元。
密集的融资计划透露了越疆想要加快推进其机器人业务布局的决心,而这背后也间接佐证了整个机器人赛道的商业化落地确实正在进入由0到1阶段。
当然,同样乐观的是投资者也非常看好产业商业化的推进。据IT桔子数据,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再譬如,越疆股价更是火爆,年初至今已涨173%。
工业、商业机器人全线大增,越疆的商业化很漂亮
招股资料显示,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协作式机器人(通称“协作机器人”)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领军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13.0%。
其领先的市场地位也体现在2024年足够惊艳的业绩报中:全年营收3.74亿港元,同比增长30.3%;更关键的是,经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55.4%,毛利率从2023年的38.2%跃升至46.6%。
众所周知,亏损目前在机器人行业里是常态,大多人形机器人产品都还处于场景找寻阶段,还不足以大规模量产。而此时,越疆能在同时实现营收增长与亏幅缩窄意味着其大规模商业化成效显现,公司正加速向盈利拐点靠近。
拆解收入结构,越疆的增长动力清晰可见:核心产品六轴协作机器人贡献了55.9%的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5.5%;融合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复合机器人收入增速更猛,达64.7%;最亮眼的当属商用服务场景,相关收入飙升111.6%,靠的是自动化咖啡站、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新应用的大规模落地,增长十分强劲。
我们的机械臂正在从工厂走向奶茶店、医院——越疆创始人兼CEO刘培超在接受采访时大概如是表示。在他将机械臂进入人类生活场景划分为的三大类中,需求相对结构化和规则化的工业场景是“基本盘”,最先落地;其次则是商业场景是“增长引擎”,主要是对重复性劳动进行替代;最后才是家庭场景,他认为“未来机械臂一定能走进家庭,帮你叠衣做饭、收拾家务,我认为只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场景就可以实现。”
而2024年的业绩,恰恰印证了这一战略的前瞻性——工业自动化需求成支柱性业务,商用服务机器人成了新增长曲线。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技术壁垒是越疆必备的底气和底色。其坚持“全栈自研”路线,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90%,累计专利961项;2025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搭载自研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实现毫米级操作精度,已在汽车精密装配、全自动咖啡制作等场景验证功能。
基于这些技术支撑,不久前,越疆还推出了六足仿生机器狗,成为全球首个覆盖“机械臂+人形+六足”的机器人平台,甚至在日本发布人形机器人及高速协作机器人CR 30H,加速全球化交付,用“技术轰炸”巩固行业地位。
全球化布局则为增长提供了“双保险”。目前,越疆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海外收入占比高达59%。这种“中国研发+全球销售”的模式,既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又通过服务高端客户(如医疗、汽车行业)提升了品牌溢价。
10亿港元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战争”的冲锋号
选择此时点进行配售,与越疆意图抢占人形机器人愈发明朗的产业风口并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
协作机器人赛道的“黄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2.2%;预计到2028年将达49.5亿美元,增速飙升至36.6%。
这一增长的核心逻辑是:协作机器人凭借灵活性和易用性,正在填补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覆盖的市场空白——从3C电子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到医疗、餐饮的服务场景,再到家庭的日常家务,几乎所有“非标准化”需求都成了协作机器人的战场。
此次注入的10亿港元募资,正是越疆为这场战争准备的“弹药库”,包括研发迭代速度、产能扩张与市场覆盖做好更充分竞争的准备。
据越疆披露,此次所募资金将重点投向四大战略方向: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在智能机器人前沿领域(如人形机器人、AI训练平台)的攻关;积极寻求产业链整合机会,包括潜在的投资、收购或战略联盟,以强化生态协同;大力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与竞争力;以及用于日常营运资金补充,支持包括医疗、商业服务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资本市场反馈层面,市场分析普遍认为,高折价配售可能在短期内引发股价波动,但长期来看,这笔关键资金有望加速公司实现盈利拐点的进程。
申万宏源分析指出,越疆“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双轮驱动战略正逐步清晰,或将推动公司估值体系的重塑。
抢在爆发前"卡位"
快速有效地借助更多的资金资源,越疆大概是要在三个维度建立壁垒:技术领先性、生态协同性、市场渗透率。
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协作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与工业机械臂不同,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多任务执行等能力,这对AI算法、传感器、精密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越疆的Dobot Atom已率先在汽车装配、咖啡制作等场景验证,若能将技术复用至更广泛的商用场景,比如物流分拣、家庭服务等领域,或将成为其区别于Universal Robots等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
生态层面,越疆正在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其2024年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X-Trainer,通过遥控操作收集任务数据,再用神经网络训练端到端控制模型,本质上是“用AI给机器人装‘大脑’”。这种模式除了能提升单台机器人的效率,还能通过数据积累形成“越用越聪明”的网络效应,最终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生态护城河。
以实际应用为例,据悉,在3C、汽车、化妆品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中,X - Trainer 已成功部署,涵盖化妆品包装、线束端子插拔、汽车零部件抓取等 20 余项应用场景,积累了总量超过20亿的庞大典型任务参数集 。
市场层面,全球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国际巨头如Universal Robots(优傲机器人)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企业如节卡、遨博也在加速追赶。越疆的优势在于“技术+全球化”双轮驱动。全球化布局方面,越疆已提前布局欧美、东南亚等增量市场;在国内,越疆已与一线车厂、电子制造厂、咖啡奶茶店等开展场景合作,并将于 2025 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生产 ,通过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当然,挑战同样存在。首当其冲的是盈利压力——2024年研发费用7752万港元,占营收的20.7%,高强度投入虽能拉开技术差距,但也压缩了短期利润空间,需要通过更广泛的规模化应用才能有效摊薄。
其次是场景验证风险:商用服务机器人(如咖啡机器人)的单店回本周期、医疗机器人的临床合规性,都需要时间验证;家庭场景虽有3年普及的乐观预期,但消费者付费意愿仍需培养。
说直白点,越疆急着融钱,关键还是为了抢在行业爆发前“卡位”。
结语
从2015年创立时的“小作坊”,到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占率13%的行业前二,再到2025年10亿港元定增后的“人形机器人冲锋”,越疆的成长轨迹,正是整个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缩影。
- 上一篇:中国双航母首次同时现身太平洋
- 下一篇:袁记云饺门店回应肉馅有小虫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