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 创新药第一牛股泡沫还是机会?
- 2025-07-22 23:37:21
- 289
作者|睿研医药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百利天恒(688506.SH) —— 这家兼具创新药企上市企业,或许在不少投资者的认知版图中尚属 “新面孔”,但其在二级市场上演的表现却堪称震撼:股价走势的凌厉态势与市场关注度的爆发式增长,足以让诸多资深投资者惊叹于这家 “隐形黑马” 的破圈能量。
自2023年1月上市以来,从每股24.70元的发行价格,截至今年6月30日,每股296.12元的收盘价格,两年半的时间,这家公司的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198%,上演了一场位于A股赛道的极速狂飙,堪称中国创新药企第一牛股。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能够得到市场如此的青睐?盛况之下,又是否暗藏泡沫?
1
产品引发市场瞩目、一笔交易扭亏为盈
上市至今,虽然也偶有股价下探的情况出现,但总体来看,百利天恒的股价呈现一副高歌猛涨的积极态势。
事实上,这家创新药企确实值得被多方看好。
在年报中,百利天恒称自身是“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ADC/GNC/ARC)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全球临床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并将在“2028年形成全球商业化能力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
百利天恒的重磅产品“BL-B01D1”更是全球首创、新概念、且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显著优于竞品,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关注焦点。
凭借这款产品,百利天恒与全球跨国药企BMS(百时美施贵宝)达成了总额84亿美元、首付8亿美元、迄今为止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的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交易。
也正因为这笔交易的首付款,使得百利天恒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36.31%;并且成功扭亏为盈,全年归母净利润达37.08亿元,同比增长575.02%。
除此之外,政策支持也为百利天恒的发展添砖加瓦。
回顾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历程,仿制药企业的身影占了绝大多数。而近些年集采带来的“价格内卷”一边大幅压缩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倒逼行业洗牌转型;另一边,国家也大力支持创新药研发并出台利好政策。
百利天恒布局较早、并把目光聚焦于肿瘤药物这样一个小众赛道上,也终于从转型的阵痛期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期。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百利天恒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虽然首付款的到账给公司发展续了一剂强心针,但这只能解一时之急,百利天恒的创新药还并没有真正上市销售,“烧钱”之路还看不到头。
2
尚未形成盈利能力、预估资金缺口48亿
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多,是创新药企的特点。
尽管2024年凭借BMS的首付款实现扭亏为盈,好景不长,2025年一季报财报一出,显示百利天恒再次陷入亏损境地。
2025年截至3月底,百利天恒一季度收入为0.67亿元,同比减少98.77%;归母净利润为负,亏损5.31亿元,同比减少110.62%。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年,百利天恒的亏损金额为7.80亿元,今年仅一季度的亏损已经达到前者的2/3还多。
根据近几期财报,创新药目前还不能挣钱,而传统的化学制剂、中成药业务受到集采和行业竞争影响又不断萎缩,这导致了百利天恒的收入再度下降,亏损缺口难以收窄。
8亿美元的首付款虽然很多,但却是一次性收入,对于一家储备产品丰富的创新药企来讲好似杯水车薪。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百利天恒预备赴港上市,同时还向上交所提交了A股定增计划。
而百利天恒多次融资的行为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对百利天恒的申请发出了问询函,其中特地提到需要对“在近期收到大额知识产权授权收入的情况下进行融资”的必要性进行说明。
百利天恒的回复中,解释称近三年研发投入保持增长态势,且未来三年的资金缺口达到48.19亿元。而百利天恒本次的募资计划是募集总金额不超过37.64亿元,也就是说,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未来三年的资金缺口还在10亿元之上。
另一边,百利天恒准备赴港上市以来也已有一年多,今年年初时因上市文件满6个月失效而再次提交招股书,眼看也已经过了5个月了,若上市延迟,融资渠道受限,百利天恒的资金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百利天恒是一家具备前景的优质企业,却也是一家尚未完全形成全球商业化能力的上市企业,6月中旬以来,百利天恒的股价开始回调,说明高涨的市场情绪也有所降温。
未来,百利天恒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会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