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冀派双雄: 同天生日的长城与理想, 相似的生存哲学

  • 2025-07-11 22:37:50
  • 627

这是命中注定,还是简单的巧合?

2025年7月1日,长城汽车迎来35周年庆典,巧合的是同一天,理想汽车也迎来了企业10周年生日。这两家汽车企业,一个的创始人是从石家庄走出的造车新势力领军者,一个是扎根保定三十余年的车企大厂代表,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用截然不同的路径演绎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故事。

魏建军和李想,两位河北籍企业家都以固执和敢言著称,他们各自创立的汽车公司,虽然代表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两个不同阵营,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生存哲学,那就是“专注”。长城汽车专注于SUV赛道多年,理想汽车则以“移动的家”为核心理念,聚焦家庭用户群体。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两家汽车公司又站上了对立面,长城汽车坚持“打死也不做增程”,理想则是增程技术发扬光大的助推者。两家同日生的“冀派”车企,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多元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市场从不偏爱单一答案,真正的强者懂得在时代洪流中锚定自己的坐标。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独特的文化养育了具有相同文化价值观的人和企业。他们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中个性鲜明的“冀派双雄”。35岁的长城和10岁的理想,带给车圈怎样的启发呢?

01有个性的冀派代表

出生在河北保定的魏建军被视为车圈技术直男的典型代表,军人出身的他对管理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作为汽车的狂热爱好者,魏建军被称之为“保定车神”,用一腔热爱,将昔日负债200万元的长城工业公司打造成为了中国自主车企TOP级企业,打造出了哈弗H6这款曾连续103个月霸榜销冠的“国民神车”,创造出最高月销8万辆的神话。

魏建军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付出就有收获。从早期坚持自研发动机、变速箱,到斥资50亿元打造长城技术中心,他始终相信“技术壁垒才是企业的护城河”,坚持过度研发,强调“研发预算不设限,不以预算上限为约束,而是以‘技术成果转化率’为核心指标。”4月的上海车展长城破天荒地亮出了首个中国车企自研的4.0TV8发动机,在魏建军心中“造了一辈子车,怎么也要弄个V8干一干”。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种看起来逆潮流的事情,是魏建军在造车上的战略坚持。他认为,中国汽车要实现高端化,大排量发动机必须突破。魏建军有很多执拗的地方,只要是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一定是不惜代价坚持到底。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其一是在2014年推出的H8,这被视作长城向上一跃的关键产品,在H6风头正盛的时候,魏建军却因为自己在试车时候听到一个轻微异响,要求车辆两次延迟上市,错失了大好时机,但这就是魏建军的选择。

其次是高压油箱事件。在很多人看起来,这似乎没有必要和对方这么纠缠下去,因为长城耗费了很多精力在这个事情上,也遭遇了很多水军攻击。但魏建军认为,这是正道,他说他要吹灭的是鬼灯。要让行业变好,魏建军成为了行业中最敢发声的人,从“零公里二手车”概念,直言行业库存积压的潜规则,他警告“汽车行业的恒大已经存在”,甚至提议自掏腰包为全行业审计。魏建军屡次公开指出行业积弊、戳破车圈泡沫,这种“掀桌子”式的发言也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但是他依旧一往无前。

魏建军与李想,两位河北籍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也都以耿直、敢言的形象示人,相同的性格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催生出了看似不同但实际内在逻辑相似的商业逻辑和战略设定。

在增程技术浪潮席卷行业时,魏建军公开表态“打死不做增程”,而是专注于将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发扬光大。这种选择源于他对传统车企技术积累的自信,这种“技术理想主义”也让长城在混动领域建立起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而作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的李想,他脾气很火爆,性格也很直,经常在圈中引发行业讨论甚至强烈的舆论抨击。他身上有很多标签,“连续创业者”、“微博之王”、“产品暴君”。在造车之前,外界对他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他12年前做客《赢在中国》栏目时现场发飙。那一句现场暴怒,“听我讲完!”的视频曾经多次在社交媒体刷屏,成为其脾气暴躁的铁证。

7月初,李想在央视《对话》栏目中时隔十几年,首次回应了这一段,他承认“脾气大”是描述自己最准的词,不过自己只会在三种情况下发飙,“表达一个东西毫无逻辑;要求太低得过且过;做的事违背了公司价值观。”如果将这两个放在一起看,可能会对李想当时的愤怒感同身受。有人认为,这只是节目做做样子就行,但是李想保持了自己的认真。多年后,人们似乎理解了他。

他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敢于说出真实的看法,甚至对抗式的执行证明自己是对的。比如在造车后,理想选择了增程技术路线,2016年,当行业普遍认为增程式是“落后技术”时,当团队内部成员提出“做增程的都死了,我们为什么要做?”的质疑时,他力排众议将其定为理想ONE的核心技术路线。而其选择的增程路线受到很多专家和媒体的批评,说这是“落后的”。

2020年,刚刚推出理想ONE的他在成都的用户大会上,他因此直接现场“爆粗口”,直接炮轰电动汽车技术人员。甚至在面的大众汽车中国高管,也仅仅就因为抨击了增程路线,就被李想设定为对手,后续在一年多之后,当理想one的产品超过了大众的产品之后,他还不忘记对大众进行了讽刺。你看,这种性格的是不是不像是一个CEO?

但正因为李想的固执,他的认真到偏执,所以他能够成功。在理想,甚至两万元的预算,都会给他自己来审批拍,被称之为最抠门的CEO。固执而坚持原则,是李想做事的风格,在理想汽车创立的十年中,理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收获。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34万辆,连续两年成为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中国品牌销量冠军。并且,理想连续实现盈利,成为自主品牌中盈利性最强的企业。

两位敢想敢言的冀商代表,相似的除了耿直的性格,还有善于学习、善于变通。昔日重视技术多于品牌传播的魏建军,在60岁的时候走向台前,开通微博、做直播,做客央视访谈时他坦言,“再好的酒也得吆喝,也怕巷子深。我们重新认识到了传播的价值,流量固然重要,但高质量的流量更重要。”

2024年经历了MEGA初期失利后,李想主动发文认错,称“对于欲望的追求让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如今的李想收敛许多,不再公开发飙,也很少上微博发表犀利言论。

02

相似的发展理念

在两个极具个性的创始人带领下,长城汽车和理想汽车两家车企却有着非常相似的发展理念和策略。

这首先就体现在战略上实行聚焦策略。长城是车圈第一个将战略聚焦做到极致的企业。2014年,长城做出震惊行业的决定:停产轿车事业部,全力押注SUV。这一战略源于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当时轿车市场被合资品牌垄断,而SUV领域存在价格空白带。哈弗H6的推出彻底改写市场格局,凭借“大空间+高配置+亲民价”的组合拳,在CR-V、途观等合资SUV中杀出一条血路。

没有战略聚焦就没有现在风格明显,品牌清晰的长城。当然,光有聚焦还不够,在只有一半的市场中,长城汽车通过品类创新不断开辟细分市场。在每个细分市场中,做到第一,就成为了行业冠军。比如坦克300成为兼顾越野性能与日常实用性的标杆,长城炮重新定义皮卡的乘用属性,哈弗大狗凭借“3/4刻度泛越野”定位稳坐方盒子品类销冠宝座,并打造了轻越野这一概念细分市场。特别是坦克,是长城在硬派越野市场中的代表自主品牌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围,直接带动了国内硬派越野市场的火爆。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的聚焦更加极致,作为初创公司,理想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它只做家庭用户的增程/纯电车型,从理想ONE到L系列,将目标用户锁定为中国中产家庭,“奶爸车”定位深入人心。六座布局的L8和L9瞄准多孩家庭和商务接待场景,理想L6和L7满足三口之家的日常通勤需求,L系列通过尺寸分级覆盖不同家庭需求,形成了“一个品类、四个尺寸、全价格带覆盖”的产品矩阵。

这种策略的强大之处在于,将一款成功的产品变成了四款。通过这种套娃模式,拓展市场,降低成本。所以理想很快击穿了各个市场,并快速实现了盈利,并且它的毛利率进入行业头部。

长城和理想战略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深谙“聚焦即壁垒”的商业逻辑。这种战略聚焦,让两家企业在各自赛道跑出了自己的优势,长城通过SUV品类构建技术护城河,理想则以家庭场景建立用户心智。

在相同的“聚焦—裂变—垄断”的策略背后,长城坚持“技术驱动的垂直深耕”,从变速箱到发动机、从氢能源平台到混动平台,长城汽车坚持自研且核心部件自产,不仅在SUV领域建立起从发动机到电控系统的完整技术闭环,还具备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这种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它成为首家盈利的自主车企,目前依然是中国市场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之一,即使当下车市大打价格战,长城汽车的营收与利润依旧可观,2024年单车收入为16.38万元,单车净利润1.03万元。

理想汽车则通过极致效率的运营体系‌,成为新势力首个盈利品牌,L系列车型能够通过大量零部件共享大幅降低单车型研发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自建增程器工厂、驱动电机工厂等核心产能,掌握产业链主动权。有效的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以及务实的战略调整能力,都让理想汽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无论是长城还是理想,这种“先活下来,再谋发展”的务实主义,正是中国车企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

如今面对新能源转型压力,长城汽车试图以“科技+越野”的双轮驱动,打破新能源与燃油车的二元对立,Hi4家族从城市SUV的Hi4架构到硬派越野的Hi4-T,再到商用车的Hi4-G,形成覆盖全场景的混动技术拼图。

而理想汽车面对增程市场的日趋饱和,开始努力拓展纯电这一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家庭用户对纯电车的焦虑已从续航转向补能效率,理想试图通过超充网络+8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的组合拳,将纯电车型的使用体验提升至与增程相当。

03

各放光芒

7月8日,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宣布,将开启35岁以上专业人才全球招聘,并号召企业参与进来,承担社会责任。35岁在职场中是个尴尬年纪,而同样35岁的长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有人质疑长城的战略,比如多动力技术路线,不专供新能源;有人抨击长城吹灭了别人的灯。还有人认为,长城几年表现平淡,至今没有爆发是为什么?

魏建军在7月8日发布的35周年纪念视频中表示,“成见是人心中的大山”。他说,“我们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卷!同样步履维艰。”魏建军说自己”这一路,“坑没少踩,弯路没少走,质疑、听过,冷眼、也看过,初心、没变过!”,他还间接地回应了外界对长城战略的质疑,他用竹子作比喻说,竹子3 年扎根,却在第 4 年疯长到 9 米,爆发可能就在下一秒。35 岁开场而已, 加加油,充充电,干就完了,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时间从不辜负敢坚持的人。

如今,2025年行程过半,根据魏建军在长城汽车35周年庆祝视频中透露的信息,7月长城将会举办多场活动,包含未来五年的规划、技术路线、市场路线、品牌发展路线等等,而且还会发布“极具创新的新平台”,这些聚焦未来的新平台、新产品期待值拉满。

而理想汽车也将在下半年走出增程的舒适区,重点发力纯电市场,家庭六座纯电SUV理想i8将于7月上市,五座纯电SUV理想i6计划9月推出。届时,理想将形成“4款增程SUV+1款MPV+2款纯电SUV”的完整产品矩阵。

从1990到2025,长城汽车用三十五年时间诠释了“技术沉淀”的产业厚度;从2015到2025,理想汽车用十年时间证明了“用户需求导向”的商业价值。当魏建军在上海车展展示Hi4技术家族的最新成果时,李想坚持着“增程+纯电”的双路线策略,这对“冀派双雄”恰恰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的两种发展范式。

技术路线本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是否精准匹配目标用户的需求脉搏。长城依托深厚积累,以多线布局应对复杂市场;理想则聚焦家庭用户“零焦虑”痛点,以增程技术打开局面,两条路径,都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宏大版图上刻下了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