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账期达255天远超整车 行业“超长账期”顽疾待解

  • 2025-07-12 16:59:41
  • 623

中经记者方超石英婧上海报道

多家车企承诺“60天账期”后,兑现情况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的反映,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

在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引发外界持续关注的背后,电池厂商“超长账期”近期亦成为行业焦点。

日前有媒体报道,动力电池上市公司付款周期平均值达255天,超过整车厂,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如公开信息显示,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的付款周期分别为273天、282天、282天,但不少企业的收款周期却仅在百天左右。

“这应该跟行业有关。”日前,对于账期差形成原因,孚能科技投资者热线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受行业周期影响,“账期是正常波动的,它不是一个定值”。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超长账期”现象,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表示,上述现象形成受行业竞争、商业惯例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企业在与上下游公司合作中“拥有较强话语权”。

不少上市公司账期差逼近200天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高涨的“反内卷”呼声中,在行业扮演重要角色的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陆续被外界置于“放大镜”下观察。

公开信息显示,从6月10日起,一汽、东风、吉利、上汽、奇瑞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先后发表声明,就“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公开承诺,如上汽集团就宣布,其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并且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在车企先后“发声”后,不少动力电池企业近期却被“曝出”同样存在较长付款周期问题,有些甚至超过知名主机厂。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其统计的8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2024年收款周期平均为103天,付款周期平均值高达255天,中间相差152天,高过整车厂账期差值116天。其中,不少上市公司账期差逼近200天。

以中创新航为例,其2024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达93天,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则高达282天,账期差达189天。不仅如此,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中创新航负债合计744.19亿元,2023年则为590.43亿元,激增153.76亿元。

对于如何形成上述账期差、逆周期加杠杆等问题,记者日前致函中创新航方面,其相关负责人此后回复记者称:“目前因公司业务安排及信息发布规划,暂无法安排此次采访。”

无独有偶,A股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国轩高科,也存在较长账期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其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为152天,但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为282天,账期差值为130天。

值得注意的是,Wind还显示,2024年,国轩高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达到168.34亿元,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93.78亿元。对于如何平衡自身账期需求与上游中小供应商资金压力、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快速攀升的原因,记者日前致电致函国轩高科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进一步回复。

对于不同动力电池企业账期差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有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每个企业经营情况差别比较大,包括它的回款模式、回款周期等都不太一样。”该人士表示“不好直接比较”。

记者注意到,动力电池行业账期问题由来已久。行业媒体高工锂电2015年的报道显示:“电池厂被客户拖欠账款严重,很多甚至成为根本没有办法收回的‘死账’。电池厂的遭遇也传导给了其上游供应商——材料厂。”该报道指出:“整条供应链资金极其紧张。”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超长账期形成的原因,或与动力电池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关。柏文喜向记者表示,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中拥有较强话语权。“能够争取到更长的付款周期来优化自身现金流。”

除此之外,柏文喜进一步分析指出,动力电池企业超长账期的存在,与产业链层级分明、行业激烈竞争等因素息息相关。如在前者方面,柏文喜指出,动力电池企业会将自身资金压力传导至Tier2中小材料供应商,而后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尽管如此,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供应商占款,这是长期形成的,多长付款周期也是按照合同来的。”该行业人士同时强调:“按照合同付款就是很好的企业了。”

压缩账期亟待多方协同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除了曝光度较高的电池厂商外,还存在诸多上下游细分赛道企业。

“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矿产材料、电池材料。矿产材料主要包括锂矿、钴矿、镍矿、磷矿、铁矿、石墨矿等。”中商产业研究院信息显示,电池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中游为动力电池生产制造。

而除了材料企业外,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还存在诸多锂电设备制造企业,如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瀚川智能,其业务就涉及小圆柱电池装配设备、大圆柱电池装配设备、钢壳电池装配设备等。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瀚川智能实现营收4.74亿元,同比下降64.61%;归属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204.76%;扣非净利润为-10.98亿元,同比下降775.94%。

“加强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加速资产周转,改善现金流。”瀚川智能方面此前表示,对于异常应收账款,其成立由集团核心高管组成的应收账款催收小组,加强催收管理,建立销售回款及坏账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必要时以法律手段促进谈判,尽快收回相关账款。

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涉足电池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车企承诺“60天账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回复。如华自科技方面回复投资者称:“相关政策对推动和改善产业链现金流具有积极作用。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而奥特佳方面则认为:“主机厂客户缩短对供应商付款账期的承诺是行业治理的积极信号,但实际效果需观察执行细节及配套措施,目前节点尚未有明显变化,我们会保持关注。”

受到外界关注的是,在多家主机厂承诺“60天账期”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是否会跟进呢?

“目前还没有听说要跟进。”孚能科技投资者热线相关工作人员同时向记者表示,车企承诺“60天账期”,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是资金上的一个利好”。而对于未来是否会跟进车企举措,推动账期缩短至行业合理水平,记者此前致函中创新航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正面回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动力电池厂商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超长账期”的存在,对产业链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行业创新等带来不利影响。

在柏文喜看来,动力电池企业应该通过主动压缩付款周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动更加顺畅,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性”。其同时认为:“好的供应链关系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不过柏文喜也表示,压缩账期或对动力电池企业资金、股东利益等方面带来影响,其建议可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联合惩戒等多种措施推进解决行业“超长账期”问题,如对于长期存在超长账期、恶意拖欠货款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措施,从而“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