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与华为合作只是虚晃一枪, 最终还是加入了Momenta智驾阵营

  • 2025-07-21 17:06:36
  • 606

在慕尼黑与深圳的时差中,一场关于汽车未来的博弈正在上演。当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宣布与华为终端开启"本土合作2.0时代"时,这场看似技术联姻的商业行为,实则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电动战场上战术性的虚晃一枪。在BBA(奔驰、宝马、奥迪)集体遭遇中国市场的销量寒流之际,奥迪与华为合作搭载乾崑智驾ADS的新车已经上市,宝马选择将数字钥匙递向华为,既是对时代变革的妥协,更是对未来话语权留有争夺的可能。

行业变局:豪华品牌的生存夹缝

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豪华品牌的生存逻辑。2024年宝马在华交付量同比下滑13.4%的数据背后,是消费认知的颠覆性转变:当蔚来ES8用户津津乐道于NOMI智能助手的人机交互,当问界M9车主展示着ADS 3.0的城区NCA功能,传统燃油车时代建立的机械素质壁垒正在加速消融。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实现的百公里3.8L亏电油耗,小鹏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覆盖的243个城市,都在宣告着新游戏规则的诞生。

宝马的困境具有行业典型性:其iDrive 8.0系统虽在UI设计上保持德系精致,但面对鸿蒙座舱的分布式软总线架构、小鹏Xmart OS的全场景语音交互,生态整合能力的代际差显露无遗。更严峻的是,中国高端用户群体正在发生根本迁移——华为Mate 60系列用户中,30-45岁新中产占比达62%,这群人恰好是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消费人群。

技术突围:华为合作的双面性

宝马与华为的合作棋局,展现出精妙的战术设计。2024年率先落地的鸿蒙数字钥匙,精准切入高频使用场景。据测试数据显示,数字钥匙功能可使华为终端用户日均车机互动时长增加47%,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渗透,远比生硬的功能堆砌更具用户粘性。而2026年计划搭载的HUAWEI HiCar智能座舱,则瞄准了更底层的生态重构。当奔驰EQS还在为MBUX系统与腾讯小场景的适配调试时,宝马已通过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的场景闭环。

但这场合作始终笼罩着战略阴影。奥迪与华为联合研发的高阶智驾系统已进入实车路测阶段,其双激光雷达方案在AEB主动安全测试中,误触发率较宝马现有系统降低73%。相比之下,宝马选择Momenta作为智驾供应商的决策更具深意:这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提供的端到端大模型,在德国ADAC自动驾驶测评中,高速场景接管率控制在0.3次/千公里,这个数据优于宝马自研系统的0.8次/千公里。宝马工程师在测试中发现,Momenta方案与"驾控超级大脑"系统的协同效率,竟比预期高出15%。

生态博弈:开放与自研的平衡术

宝马的智能化转型呈现双重路径:在应用层拥抱中国生态,在底层技术坚持自主研发。其新世代车型采用的中央计算架构,将域控制器数量从12个精简至4个,通信带宽提升至1Gbps,这种电子电气架构的革新,为后续的OTA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广州车展亮相的V2X技术量产车型,更揭示了宝马的深层布局——当多数车企聚焦单车智能时,宝马已开始构建车路云协同的立体网络。

这种开放与自研的平衡术,在研发投入上得到印证。2024年宝马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7%,其中电动化投入占比达38%,自动驾驶领域投入29%。这种资源倾斜正在显现成效:新世代车型的充电速度提升40%,百公里电耗降低至12.8kWh,这些参数已接近特斯拉Model Y的领先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宝马正在申请的智能驾驶专利中,有37%涉及人机共驾场景,这与其强调的"驾驶乐趣数字化"理念一脉相承。

未来图景:豪华品牌的生存法则

站在2025年的产业拐点回望,宝马的选择为传统豪华品牌提供了转型范式。其与华为的合作,本质是借助中国科技公司的"技术杠杆",撬动本土化转型的支点。但这种合作绝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深度参与中国智能汽车生态共建:MyBMW App提前入驻鸿蒙应用市场,获取的不只是流量入口,更是用户行为数据的反哺;与Momenta的联合开发,使宝马得以将百年调校经验转化为AI训练数据。

当奔驰EQS的Hyperscreen还在比拼屏幕尺寸,当奥迪A6 e-tron的灯光秀仍在制造视觉奇观,宝马已悄然完成转型定位的校准:在电动化层面,用CLAR平台实现油电双栖;在智能化维度,通过"技术换市场"策略获取中国供应链红利;在用户体验端,坚守"驾驶乐趣"的品牌DNA。这种多维布局,或许正是豪华品牌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

在智能电动化的历史性变革中,没有永恒的胜者,只有时代的适应者。宝马与华为的故事,不仅是商业合作的案例,更是传统与创新的对话战略战术。当百年车企放下身段拥抱科技公司,当德国工程师开始研读中国用户的APP使用习惯,这场静悄悄的革命,随着宝马宣布与Momenta联合打造中国本土智驾系统,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版图。未来的豪华车市场,或许将属于那些既能保持品牌精髓,又敢于自我颠覆的破局者,至少BBA已经完全的与中国本土的智驾系统深度绑定。